老夫人枯槁的手突然抓住大舅母腕子,护甲掐进皮肉:“我昏死前最后听见的,是产婆说'没气儿了'。“窗外惊雷炸响,映得她面色惨白如纸,“可老头子偏说孩子还活着。“
记忆里老侯爷抱着襁褓的模样浮现在众人眼前。那个襁褓裹着明黄绸缎,是御赐之物。老夫人记得自己挣扎着要看孩子,却被老侯爷按住:“陛下派了太医,孩子得用参汤吊命。“
“后来呢?“徐大舅母听得入神,手中帕子绞成麻花。
“后来。“老夫人浑浊的眼珠映着烛火,“老头子整日抱着那孩子,连骁骑营都不去了。“她突然冷笑,“你们道陛下为何突然封侯?全因那孩子周岁宴上抓了柄木剑。“
温知舒贴着碧纱橱听得真切。雨丝斜打进廊下,沾湿她杏色裙裾。她忽然想起去年中秋,陆君衍审案归来,腰间佩的正是柄镶着东珠的木剑。
“老四六岁那年,老头子旧伤复发。“老夫人声音陡然哽咽,“临去前攥着他的手说'要考功名'。“鎏金香炉“当啷“倾覆,香灰洒在《松鹤延年图》上。
记忆里的灵堂白幡翻飞,六岁孩童跪在棺椁前。老夫人伸手要抱,却见那孩子后退半步,黑曜石般的眸子冷得渗人。翌日清晨,侯府角门驶出辆青帷马车,车辕上坐着三个戴青铜面具的侍卫。
“他们说奉老头子遗命,要送老四去终南山拜师。“老夫人指甲抠进案几木纹,“这一走就是十年。“话音未落,徐大舅母突然指着窗外:“那、那是?“
众人顺着她手指望去,雨幕中隐约可见西厢房顶立着道黑影。温知舒心头剧跳——那黑影腰间佩剑的样式,分明与陆君衍书房暗格里的图纸一模一样。
“是夜猫子吧。“老夫人混不在意地摆手,“接着说,老四及冠那年。“
温知舒却再听不进半句。她提着裙摆冲进雨里,绣鞋踏碎水洼中倒映的残月。穿过九曲回廊时,听见西厢房顶传来瓦片轻响,抬头只见那道黑影正跃向隔壁院落——正是陆君衍独居的听松阁。
听松阁书房亮着昏黄烛火。温知舒贴在雕花门缝上,瞧见陆君衍正将密函凑近烛火。火光映亮信笺末尾的朱印,赫然是前朝玉玺的纹样。
“谁?“陆君衍突然转身,腰间木剑出鞘三寸。
温知舒慌忙后退,却撞上匆匆赶来的春杏。丫鬟手里的药盅摔得粉碎,褐色药汁在青砖上蜿蜒成诡异的符文。
“少夫人怎么在此?“陆君衍推门而出,玄色官服下摆还沾着雨水泥渍。
温知舒盯着他腰间木剑,忽然想起老夫人方才的话:“四叔这剑。可是老侯爷所赠?“
陆君衍指尖抚过剑鞘上斑驳的“衍“字:“父亲临终前刻的。“他突然逼近半步,“侄媳妇对古物也有研究?“
雨势渐急,温知舒瞥见听松阁檐角闪过青铜面具的冷光。她后退着福身:“突然想起玉漱该喝药了。“转身时发间金步摇勾住陆君衍袖口玉扣,扯落半幅衣袖。
暗红色胎记在男子小臂上若隐若现,形似展翅玄鸟。温知舒瞳孔骤缩——这分明是前朝皇族特有的印记!
回到自己院落时,温知舒指尖仍在发抖。她抖开妆奁暗格,取出月前在陆玉漱枕下发现的青铜令牌。令牌背面玄鸟纹与陆君衍胎记重合的瞬间,窗外惊雷劈亮半面天空。
“娘亲。“陆玉漱揉着眼睛从里间走出,怀中抱着个褪色的布老虎,“我做噩梦了。“
温知舒慌忙藏起令牌,将孩子搂进怀里。布老虎肚皮突然裂开道细缝,露出半截泛黄信笺。借着烛光,她看清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玄鸟现,山河变。“
三足香炉腾起袅袅青烟,老夫人摩挲着匣子里整整齐齐十封信笺。最底下那封泛黄的信纸上还沾着北疆的沙砾,送信小厮当年的话犹在耳边:“四爷在营里顿顿能吃三碗粟米饭!“
“母亲!“大舅母的惊呼惊飞檐下麻雀,“您就由着外甥十年不着家?“
老夫人指尖划过信上“童生试甲等“几个字,突然轻笑:“你们徐家的私塾先生,可教得出十九岁的状元郎?“她望着窗外枯荷,恍惚又见老侯爷捧着捷报大笑:“衍儿给咱们挣了个首辅回来!“
徐三舅母捏着帕子暗啐——当年徐家把嫡女下嫁穷军汉,谁料这泥腿子竟封了侯。如今侯府屋檐下的金丝雀,倒嫌弃起枝头不够高了。
“大妹说的是。“二舅母突然指着廊下跑过的锦衣小童,“瞧瞧玉漱小少爷,和衍哥儿小时候活脱一个模子刻的。“
“啪!“茶盏重重磕在紫檀案几上,老夫人腕间的翡翠镯子撞出裂痕:“衍儿自小养在老太爷跟前,我倒不知二嫂这般清楚他相貌。“
满室噤若寒蝉时,外头突然传来唱喏:“首辅大人到——“
老夫人慌忙将信匣塞进多宝阁,却见陆君衍已跨过门槛。玄色蟒袍上的金线刺得人睁不开眼,当年襁褓里的婴孩,如今连影子都带着迫人的威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