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知虞指尖沾了点赭红色粉末,凑近闻有铁锈味。红缨突然“咦“了声:“这味道跟姜姑娘荷包上的绣线似的。“话音未落,外头忽然传来马蹄声。凌侍卫隔着帘子急报:“夫人,大人请您速回府!“
马车掉头时撞翻了个菜筐,萝卜滚了满街。温知虞攥紧帕子,忽然想起陆君衍今早系腰带时,玉带钩上沾着点朱砂——那本该是昨日千叟宴御用的辰砂。
烛火在青铜雁鱼灯里跳了两跳,温知虞指尖按着南诏国地图上山脉的褶皱,羊皮卷沁着凉意。红缨将鎏金手炉往案前推了推,窗缝漏进的秋风掀动她鬓边碎发。
“姜姑娘说'要反控制太子'时,手里绞着条茜色汗巾子。“红缨把元宝的话掰碎了复述,“她说'陆重锦你把运河的银子全给我',茶盏磕在青石砖上裂了道缝。“
温知虞忽然攥紧朱砂笔,笔尖悬在“滇池“二字上方:“原话说的是万能丹?“
“千真万确。“红缨掏出个荷包,倒出三粒金瓜子,“元宝学着她拍桌子的模样——'便是你四叔陆君衍也顶不住这药',还往地上啐了口唾沫。“
笔杆“咔“地折断在砚台边,朱砂溅上雪色袖口。温知虞想起前世乾元殿弥漫的药苦气,明黄帐幔后伸出的枯手抓着玉玺,陆重锦蟒袍上的金线刺得人眼疼。原来那令帝王癫狂的毒,竟要应在这南诏秘药上。
“姜莺莺离京那日。“她蘸着朱砂在地图勾勒路线,“可是重阳后第三日?“
“正是。“红缨抽出帕子擦拭案上朱砂,“元宝说那日西市刚开城门,三辆青帷马车载着二十口樟木箱往南去了。“帕子上的赤色渐渐晕成褐斑,像干涸的血迹。
温知虞在“大理“二字旁画了个圈。若走茶马古道,此刻该过嘉陵江了。她忽然轻笑,姜莺莺倒是聪明——陆玉漱送进侯府那日,吴氏房里的鎏金自鸣钟正好少了个齿轮。
“取火盆来。“她将地图凑近烛火,羊皮卷焦糊味混着沉水香,“万能丹要抢,漕粮要截,南诏秋收的米价。“火星蹿上绘着梯田的角落,忽又掐灭在银剪下。
红缨抱着珐琅暖炉进来时,正看见主子用金簪挑开香灰,埋进张写满字的薛涛笺。隐约瞥见“地动“二字,忽然想起上月钦天监奏报西南星象有异。
“元宝安置在槐树胡同了。“她拨亮灯芯,“按小姐吩咐,每月二两银子,另配了床新棉被。“烛光映着窗棂上霜花,她没提元宝跪在青砖地上磕了三个响头,额角沾着破庙里的蛛网。
温知虞将鎏金手炉贴在绞痛的小腹,想起前世陆重锦献药时说的“西魏福星“。如今才知,哪有什么天命,不过是姜莺莺用诗词粉饰草包,拿秘药铺青云路,再假商道充点金手。
更漏滴到三更,她忽然将茶泼在炭盆上。白雾腾起时,西南角的地图已化作灰蝶。红缨听见主子呢喃着“要快“,像在说给将熄的烛火听。
……
松鹤苑正厅里,八仙过海屏风前摆着酸枝木罗汉床,老夫人倚着金线蟒纹引枕,几个穿锦缎比甲的媳妇围着说笑。吴氏抱着陆玉漱跨过门槛时,鎏金香炉腾起的青烟恰好笼住孩子玉雪般的脸蛋。
“哎哟,这是谁家的小仙童?“三舅母最先瞧见,腕间缠着的蜜蜡佛珠撞得叮当响。她伸手要摸陆玉漱发顶缀着的珊瑚珠子,却被孩子扭头躲开。
老夫人搁下缠丝玛瑙茶盏,腕上翡翠镯子磕在案几上:“都别吓着孩子。“她朝吴氏招招手,“来,给曾祖母瞧瞧。“
陆玉漱攥着吴氏衣襟的手指紧了紧。这孩子今日穿着宝蓝色织金袄子,领口镶着雪貂毛,衬得眉眼愈发像他父亲。老夫人浑浊的眼珠倏地发亮:“瞧瞧这小模样,跟重锦三岁时。“
“母亲。“吴氏突然截住话头,将孩子往前推了推,“玉漱,给曾祖母请安。“
满屋子女眷都瞧出蹊跷。大舅母捏着帕子掩嘴笑:“老夫人好福气,这莫不是重锦养在外头的。“话到半截被自己孙儿徐洪洋拽衣袖打断。
“曾祖母,我要吃那个!“七岁男童指着案上金边瓷盘,里头堆成小山的桃酥饼正飘着甜香。老夫人笑呵呵推过盘子,枯瘦的手却把最顶上那块塞进陆玉漱手心。
徐洪洋盯着金边瓷盘里堆成小山的桃酥,咽了咽口水:“曾祖母,我也要!“
“吃吧吃吧。“老夫人漫不经心地摆手,转头又捏捏陆玉漱的脸蛋,“我们玉漱开蒙了不曾?背首诗给曾祖母听听?“
吴氏绞着帕子刚要开口,徐洪洋突然挺起胸膛:“我会背《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他背到“不亦说乎“时故意拖长音调,眼睛瞟向正小口啃桃酥的陆玉漱。
老夫人笑着摸他发顶:“洪洋真聪明,将来定能像你表叔考状元。“镶着红宝石的护甲在烛火下闪过冷光,“玉漱啊。“
“曾祖母家的桃酥真甜。“陆玉漱突然仰起脸,嘴角还沾着碎屑,“比太原府的甜多啦!“他黑葡萄似的眼睛转向徐洪洋,“你们太原府有这种桃酥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