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数据落在眼里,余简很快就在自己心里面暗暗算了一下,《那些年》这部电影的首日排片量只有百分之三。
而排在第一名的《枪火兄弟》排片量足足有百分之三十五之高。
也就是说,如果《那些年》也能拿到百分之三十五的排片,那么首日票房大概率也能过亿。
当然实际上的数据肯定是不能够这么算的,排片量高,上座率肯定会下来。
更何况《那些年》这部电影在宣发资源上跟《枪火兄弟》也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真有那么多的排片,总票房可能也没办法超过《枪火兄弟》。
算完之后,余简便道:“这个数据是不是不太好啊?”
他对目前蓝星电影圈子核算票房的规则不算太了解。
只是单看数据的话,九百多万的单日票房在前三名近亿的单日票房面前似乎并不是那么显眼。
在整个的暑期档中,《那些年》这部电影的票房数据排行也只能算是在中上档次。
江晟听到余简这么说,却忍不住的跳脚。
“这个数据还不太好?百分之三的排片就能拿下九百多万的首日票房,要是给我们百分之三十的排片,再给我们《云水剑》同样的宣传力度,我们首日票房破亿指定是轻轻松松!”
面对余简不确定的询问,江晟就像是被踩了尾巴的小猫一样。
“可排在前面的那几部电影,票房数据好的有些太夸张了吧。”余简皱眉询问,他对吴成河不熟,对齐氏集团也不算太了解。
江晟一开始以为余简是在气自己,故意说这样的话,可细细的盯了余简几眼之后发现这小子好像不是这个打算。
他是真的不太懂。
于是便认真开始给余简解释:“数不是你这么算的……”
“你也不看看,《枪火兄弟》这部电影,齐氏集团掏出来的是什么阵容,你知道齐氏集团给吴成河开的导演费是多少钱吗?”
“多少?”
“据传是一个亿。”
“这么高?导演这么能赚钱吗?”余简一下子眼睛都亮起来了。
“吴成河成名已久,为齐氏集团拍过那么多好电影,这几年只要有他挂名的电影,基本上不会是烂片。而且除了吴成河以外,还有很多成名已久的演员,整部电影光是片酬成本就近亿了,再加上拍摄、宣发成本,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就朝着五亿去了。”
“人家能获得成功,那是应该的。《那些年》这部电影才多少投资?你不要好高骛远,一上来拍电影就想要碰瓷吴成河这样的名导吗?”江晟用手虚点余简。
觉得余简有点太看不起齐氏集团的作品了。
作为一个浸淫在影视圈子这么长时间的大公司而言,他们拿出来的扛鼎之作哪有那么容易就能够超越啊。
听完江晟的话,余简一下子表示懂了。
他大概知道吴成河在蓝星影坛里是个什么地位了,拿前世大陆名导来说的话,大概是张艺谋、冯小刚的级别。
拿香江导演来比较的话,至少也得是吴宇森、王家卫他们那个级别了。
脑子里又忍不住回想起前世的一些数据。
前一世的《那些年》,最终的票房港台加内陆,一共大概有三四亿的样子。
但那是2012年,那一年的票房冠军,是徐峥的泰囧,总共夺下了十二亿的票房。
可徐峥那是什么阵容?
徐峥、黄渤、王宝强、范冰冰,全都是顶尖演员,自带票房号召力。
跟现在的场景倒是很像……。
江晟颇有些嫌余简有眼不识泰山的感觉,余简沉吟片刻,然后笑着道:“总有有点梦想嘛,说不定我们真的能超越《枪火兄弟》呢?”
江晟被余简噎的说不出话,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吗?
他懒得再继续搭理余简:“你也不看看你这部电影才多少成本!你在想什么呢?”
《那些年》这部电影的成本确实不高,所有支出加起来还没有超过六百万呢。
其中的大头反而还是场地搭建、演员片酬支出。
又因为不管是苏齐还是林菀儿,都不是什么成名大角,整部电影里面除了有几个配角是易森拉过来的老演员,但都不出名,片酬也不算高。
其中苏齐的片酬是二十万,林菀儿是三十万。
其他零零碎碎加起来也就一百万左右。
剩余的钱都用在剧组日常支出上面了。
拍部电影花的钱比制作《戴森球计划》还要来得少。
《戴森球计划》毕竟存在赶工赶进度的情况,程序员的工资不管是藏剑工作室的员工还是项目外包的价格都不便宜。
“后续排片量会怎么计算啊?我们会涨吗?”余简见江晟有些暴走征兆,果断开始切入正题。
询问江晟关于排片量的问题。
蓝星的院线排片跟余简原来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从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开始,随着数据反馈,影院就会开始根据上座率、票房数量开始对各部电影的排片量进行大幅度的调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