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这座曾经的东亚明珠,已彻底沦为“百鬼之都”的恐怖范本。非自然死亡不再是社会新闻的边角料,而是构成城市日常背景音的绝望主旋律。
街道如同战后废墟般空旷死寂,残存的玻璃橱窗上布满裂痕,映照着铅灰色的天空和偶尔一闪而过的、扭曲的非人阴影。
空气中弥漫着混合了血腥、焦糊、腐烂以及更深层次灵性污染的恶臭,即使是正午的阳光,也无法穿透那层由恐惧和怨念凝结的阴霾。幸存者如同穴居的鼠类,龟缩在加固的避难所或高层公寓的角落,依靠着日益匮乏的储备和摇摇欲坠的勇气苟延残喘。
秩序彻底崩塌,自卫队和警察系统的残存力量,只能在少数几个由财阀残余力量或神秘手段庇护的“安全区”周围进行象征性的防御,更多时候,他们自身也是鬼怪猎杀的目标。
日本社会如同被投入沸腾油锅的活物,其惨烈至极的非自然死亡狂潮,终于突破了信息封锁的极限,如同核爆冲击波般席卷全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舆论海啸。各大主流媒体在震惊之余,陷入了微妙的措辞困境。
《纽约时报》头版以《东京沉没:超自然瘟疫还是历史债务的终极清算?》为题,配图是航拍的、被诡异绿雾笼罩的都市轮廓。
报道以极其克制的笔触,详细列举了各种“无法解释”的死亡模式(裂口女当街杀戮、河童拖人下水、全家离奇疯癫互残),并罕见地援引了多位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点。
一位资深东亚历史教授在文中隐晦地指出:“…当社会集体性地拒绝直面历史最黑暗的篇章,尤其是拒绝承认对邻国造成的深重苦难并真诚忏悔时,其社会心理结构本身就可能孕育出难以想象的扭曲力量。
日本战后对战争罪责的模糊处理,对靖国神社战犯的持续参拜,无疑为当下这场无法用科学解释的灾难,提供了某种…病态的土壤。”
文章最后谨慎地表示,“…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这场灾难的规模与性质,迫使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审视历史、记忆与集体潜意识之间可能存在的、超出我们当前认知的复杂联系。”
《泰晤士报》的社论则更具宗教与道德审判色彩,标题为《上帝的磨盘:东京浩劫与迟到的正义》。
文中虽避免直接使用“报应”一词,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暗示:“…那些被刻意遗忘在历史角落的哭喊,那些被轻描淡写甚至美化的暴行,如同深埋地下的毒素,在特定的条件下,终将以我们无法预料的方式反噬施害者自身。
东京正在上演的,是一场超越自然法则的恐怖剧,其根源或许深植于那片土地拒绝忏悔的灵魂深处…这提醒所有国家,对历史的傲慢与粉饰,终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费加罗报》聚焦于人道主义危机,标题触目惊心:《地狱绘图:日本社会在超自然恐怖中解体》。
报道以大量幸存者口述(通过卫星电话艰难获得)描绘了人间炼狱般的景象,并强烈呼吁国际社会伸出援手,但同时也不无深意地提到:“…援助面临巨大挑战。灾难的源头似乎具有高度选择性,其传播模式违背一切已知的流行病学规律。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东方哲学——因果循环。”
与此同时,大量嗅觉灵敏、立场激进的小报和网络媒体则彻底撕下了“政治正确”的面纱,将“报应论”推向高潮:
《世界真相报》头版大标题:《天罚降临!日军战犯后代惨遭厉鬼索命实录!》。文章用极其详尽(部分甚至夸张)的笔触,“独家披露”了多个日本政商界要员家族被灭门的
“内部消息”:描述某某财阀继承人被祖辈掠夺的“金山”活活噎死;某某前首相的孙子被穿着旧日军服的“鬼兵”凌迟处死;
某某右翼大佬的私宅被无形的力量扭曲成“慰安所”模样,全家女性遭受非人凌辱后惨死…文章最后配以靖国神社在阴云笼罩下的照片,血红的大字质问:“当供奉恶魔的殿堂成为地狱入口,这是否是上帝对拒不忏悔者最严厉的审判?”
社区媒体 上,#JapanCurse(日本诅咒)、#KarmicRetribution(因果报应)、#GhostsofNanking(南京冤魂)等标签病毒式传播。各种经过加工或完全杜撰的“灵异视频”、“受害者遗言”、“阴阳师临终预言”充斥网络,将“日本遭天谴”的叙事推向极致。虽然各国政府试图管控,但民间的情绪洪流已然无法阻挡。
在中国,官方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展现出一种高度克制的理性基调。
《人民日报》国际版以《日本东京及周边地区爆发不明原因大规模群体性异常死亡事件》为题进行报道。
文章措辞严谨,引述了“国际权威医学机构”的初步分析,将事件描述为“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可诱发严重精神症状和自毁/互毁行为的未知病毒或朊病毒变种”引发的公共卫生灾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