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裹挟着银杏叶掠过活动中心斑驳的,林小羽蹲在墙角,看着几个流动儿童用捡来的树枝在地上画着人体器官示意图。阳光透过彩绘的玻璃窗洒在他们身上,为画面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这本该是宁静美好的一幕,却被远处传来的争吵声打破。
“我们家孩子不需要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一位满脸通红的中年男人拽着自家女儿的胳膊,试图将她从活动室里拉出来,“读好书、考好试才是正事,整天学这些没用的,能当饭吃?” 女孩拼命挣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爸爸,我想学,这些知识对我很重要!”
林小羽立刻起身,快步走过去。还没等她开口,男人就将矛头转向了她:“都是你们在教唆孩子!我看这个活动中心就不该存在!” 周围的家长们纷纷围拢过来,有的面露赞同,有的则露出犹豫的神色。
“大哥,” 林小羽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您知道吗?上周有个女孩因为不懂经期卫生,感染发烧了两天。如果她能早点学到这些知识,或许就能避免这样的痛苦。” 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孩子们的反馈,“您看,这是孩子们的留言,他们真的渴望了解自己的身体。”
男人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家闺女用不着。” 说完,他强行拉着女儿离开了。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林小羽心里一阵酸涩。她知道,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
然而,挑战远不止于此。随着活动中心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资金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原本就紧张的经费,在购置新的科普设备和维护厂房后,几乎消耗殆尽。张浩然皱着眉头,反复核算着账目:“再找不到资金,下个月的水电费都交不起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意外的电话带来了转机。市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关注 “青春小卫士” 已久,愿意提供一笔启动资金,但前提是团队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一场大型公益筹款活动,并且证明项目的可持续性。
这个消息让团队成员们既兴奋又倍感压力。陈雨欣立刻投入到活动策划中,她提出举办一场 “青春艺术展”,将流动儿童的绘画、手工作品进行展出,同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李诗涵则负责联络参展嘉宾和媒体,每天电话不断,嗓子都喊哑了。
筹备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还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许多流动儿童虽然在活动中心学到了知识,但回到家中后,依然无法与父母正常沟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明和几个孩子一起编写了一本《家庭沟通指南》漫画书,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青春期知识和沟通技巧。
“青春艺术展” 当天,展厅内人头攒动。一幅幅充满童真与想象力的画作挂满墙壁,其中一幅名为《我的身体会开花》的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画中,一个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胸前绽放着绚丽的花朵,旁边写着:“妈妈说,这是成长送给我的礼物。”
一位衣着考究的女士站在画前驻足良久,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我想起了我的女儿,她也曾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可我当时却敷衍了事。” 她找到林小羽,当场表示愿意资助十名流动儿童一年的学习费用,“请帮我告诉孩子们,他们的声音值得被听见。”
然而,就在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气氛急转直下。一位自称是教育专家的男子在展厅内大声质疑:“这些所谓的教育活动,不过是在浪费资源!青春期的孩子就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关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他的话引起了一阵骚动,部分家长开始交头接耳,露出怀疑的神色。林小羽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老师,您认为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是考试成绩,还是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她指向展厅的一角,那里几个孩子正在向参观者讲解自己制作的护胸衣模型,“这些孩子,曾经因为身体的变化而自卑、害怕,是这些知识让他们重拾了自信。”
男子依旧固执己见:“自信能换来好成绩吗?能考上好学校吗?”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能!” 是小美,她穿着整洁的校服,眼神坚定,“以前我因为发育早被同学嘲笑,不敢上学,成绩一落千丈。是‘青春小卫士’让我学会了接纳自己,现在我的成绩比以前好多了!”
小美的话让现场陷入了沉默。男子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离开了展厅。展览结束后,团队不仅成功筹到了足够的资金,还收获了大量志愿者的报名申请。
随着冬天的临近,活动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 牧区的卓玛和她带领的孩子们。他们带来了亲手制作的牦牛皮护具、羊毛围巾,还有充满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流动儿童们好奇地围在卓玛身边,听她讲述雪山下的故事;牧区的孩子们则对城市的高楼大厦充满了向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