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懊悔极了,当初为什么要跟着易中海?那可是采购科的科长啊,走到哪里都是呼风唤雨的角色。
要是他一直对罗小青好,现在也不至于混成这样,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贾张氏在罗小青当上科长时就缩着脑袋,尽量低调做人。
她虽然嘴巴不饶人,但心眼不坏,也不敢再胡乱说话,生怕惹出什么事端。
聋老太太坐在屋里捶胸顿足,她这辈子精明惯了,怎么会看走了眼?罗寡妇不过是给罗小青安排了个住处和几顿饭,现在人家就成了科长。
要是自己也能靠罗小青过上好日子,这日子该有多舒坦啊!她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罗小青对此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平静下来。
毕竟,抓特务本就有奖励。
事情很平常。
他回屋时,沈幼甜正高兴地捧着他的新衣裳,认真地抚平皱褶。
她还用搪瓷杯盛了热水,仔细熨烫。
贾东旭到易中海家:“师父,今天给母亲买药看病,把家里的工资全花光了,生活实在难以为继。”
易中海说:“东旭,莫慌,再苦还有师父呢。
你去请三大爷过来一趟!”
“好嘞!”
阎埠贵到易中海屋里:“老阎,你之前答应过我,解成的事儿处理完,院子的事儿归你管。
可如今,东旭给他娘看病,把钱花光了,这日子快撑不住啦!”
阎埠贵摇头:“老易,你也清楚我家的情况,就我一个人挣钱养六张嘴,真拿不出钱。”
“罢了,我知道你家不容易。
不过,这不是让你掏钱,就是一会儿在会上,你要是不捐也不好。
我备了二十块,我和老刘商量好了,咱们三人每人捐二十块。
你就去叫小青主持个全院大会,这事就成了。”
“这倒可行,我现在就去!”
阎埠贵虽然不用掏钱,但跑腿的事儿他也乐意。
他到了罗小青家,站在一旁:“小青同志,是这么回事,昨天贾婆婆摔伤了腿,去医院看病,钱花光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老易提议召集全院开会。”
罗小青:“你们开你们的会,跟我讲这个干啥?”
阎埠贵:“这就不对了吧?院子的人哪个不知你现在最大?要是不先知会你一声,这合适吗?”
“也是,那你们开吧。”
阎埠贵:“那你是同意了?我现在就去找老易安排!”
全院大会,易中海、阎埠贵、刘海中坐在台上,众人已到,唯独不见罗小青。
罗家只来了罗慧珍。
易中海扫了一眼,没说话。
首先,眼下罗小青已是科长,他可不敢轻易招惹,实在招惹不起。
其次,如果罗小青不在场,他倒是想借机利用傻柱,让他来给老太太做饭。
易中海照料聋老太太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但长久下来,维护这样的名声可不容易,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别看易中海月薪只有七十八,实际上他从不舍得乱花钱,毕竟赡养老人不仅仅是靠人力,还需要财力。
没有钱的话,单靠贾东旭一家,连自己都填不饱肚子,更别说养活易中海了。
因此,易中海特别节俭。
很多情况下,他明明可以直接资助贾东旭解决问题,却偏要搞出整个四合院的阵仗,让大家为贾家捐款,这样他才能省下钱来。
现在让傻柱去赡养老太太,也是为了节省开支。
只要傻柱接手,他每月又能省下不少粮食,还能借机给傻柱树立榜样,将来为自己养老铺路。
“各位静一静,这次全院大会是我提议的,在咱们大院成立一个互助会!
什么叫互助会?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亲友之间“凑份子”的形式:约定每人每月交一定金额的钱,轮到某个人时得到这笔钱(轮到顺序通过协商或抽签决定)。
目的是为了应对“大事”。
不过目前各家都不宽裕,每月固定交钱不太现实!于是我想了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谁家有人生病,咱们院子里就一起凑钱帮忙。
就说这次吧,贾家老太太腿疼,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
咱们大院就一起出力,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凑钱帮助贾家渡过难关。
等到下次哪家有人生病,大家再一起凑钱,这是一件对全院有利的事,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
这样,这次我先捐二十块!”
秦淮茹带着哭腔说道:“我在这里先感谢街坊邻居们了,我家日子艰难,以后别人家有什么事,我们也会尽力帮忙。”
“我不能承诺每次都会掏钱,但我发誓,只要我有能力,就会尽力帮忙。
哪家有难处需要支援,我绝对毫不犹豫!”
“淮茹做得对!就凭淮茹这份孝心,我何雨柱捐十五!”
易中海满意地点头:“依我看,在咱们四合院这一辈年轻人里,柱子最有出息,敬老爱幼,无人能及!”
傻柱被夸得眉飞色舞:“爷爷,你觉得呢?”许大茂冷哼一声:“傻子才跟你比,我家捐一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