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展馆的穹顶洒在地面,我站在中央控制台前,手指还停在广播系统的按键上。远处的人群已经散去,只剩下几组工作人员还在整理展台。那张写着“月影织”的纸条被我小心地收进衣袋,指尖摩挲着它的边缘,像是在确认它的真实存在。
我知道,这场文化交流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融合,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耐心与信任。
但我愿意,继续走下去。
——
星际档案馆位于星环轨道的第七站,是一座悬浮在太空中的庞大建筑。它的外墙由一种特殊的合金构成,在恒星光照下泛着银灰色的光泽。我穿过气密通道,踏进主厅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住。
高耸入云的书架排列整齐,每一层都嵌有微光照明,像是一颗颗沉睡的星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金属冷却剂的味道,仿佛整个空间都在低语着古老的故事。
“您就是云悦女士?”一位身着深蓝制服的管理员迎上来,声音温和但带着职业性的谨慎。
我点头,将王大人签署的授权文件递给他,“我们正在筹备一项跨星球的文化交流项目,需要查阅一些古文明资料。”
他接过文件,仔细核对后轻轻点头,“请随我来。”
我们穿过几道安全门,进入一间封闭式阅览室。这里的光线比外面暗了许多,墙壁上投影着不断滚动的文字流,像是某种活的历史。
“这些是允许非官方人员查阅的数字化文献。”他指了指面前的全息界面,“如果需要原始手稿,请说明具体用途。”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我在之前的交流会上看到一份模糊的手稿封面,上面写着‘失落的联盟纪年’。我想知道它是否属于这个馆藏。”
管理员的表情微微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
“那份手稿……确实存在,但它属于未公开的保护级文物,只有特定研究机构才能接触。”
“我能看看它的扫描副本吗?哪怕只是封面也好。”我语气诚恳,“它可能与我们即将开展的文化复兴计划有关。”
他沉默片刻,最终点头,“我可以申请一次限时查看权限,但只能展示封面部分。”
几分钟后,一块小型全息屏亮起,画面缓缓展开。
那是一张泛黄的纸页,边角已经有些破损。封面上用古老的符号写着标题:《失落的联盟纪年》。下方有一枚印记,形状是一个交错的双环图案,中间刻着一颗星星。
我的心跳忽然加快。
这图案……竟与昨天那位神秘外交官留下的纸条背面隐约浮现的印记极为相似。
——
离开档案馆后,我立即联系了林婶。
“你那边有没有关于‘双环星纹’的记录?”我在通讯频道里问她。
“你说的是那种古老的农耕仪式图腾?”她的声音从另一端传来,背景有些杂音,“我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讲过,说那是很久以前几个部族联合种田时留下的标志,象征土地共享、资源共享。”
“你能帮我找一些相关的实物或影像资料吗?”
“行,我这就去村口的老祠堂翻翻看,那里还有一些祖上传下来的布帛和陶片。”
挂断通讯后,我打开系统界面,调出“文化资源解锁”页面,尝试搜索“双环星纹”。
结果却让我意外——没有任何直接匹配的信息,但系统提示我可尝试输入相关关键词进行联想查询。
我试着输入“联盟”“共享”“农业合作”,终于跳出一条线索:
【远古星环联盟】
一段消失于星际史册的合作组织,据传曾连接多个农业星球,致力于技术与文化的共同繁荣。联盟核心信物为一枚双环星徽,象征平等与互助。
我盯着屏幕,心中隐隐有种预感。
或许,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文化节筹备,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寻根。
——
两天后,我亲自前往两颗偏远星球,分别是“绿洲-12”和“霜岩-7”。这两个星球的居民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他们对外界的文化活动兴趣不大,认为那些都是富足星球才有的奢侈。
我没有试图说服他们,而是选择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
在绿洲-12,我拍摄了一位老妇人用传统方法编织草席的画面。她的动作娴熟而缓慢,每一道经纬线都承载着家族的记忆。
在霜岩-7,我拍下一队年轻人围坐在火堆旁吟唱古老的劳动号子。他们的歌声穿透寒风,回荡在山谷之间。
我把这些片段剪辑成短片,配上简洁的文字说明,并上传到星际网络平台。
短短一天内,播放量就突破百万。
评论区热闹非凡,有人惊叹于这些星球依然保留的传统技艺,也有人呼吁给予这些边缘星球更多关注和支持。
很快,原本拒绝参会的代表纷纷改口,表示愿意出席文化节。
我松了口气,同时注意到其中一段视频里,那位绿洲-12的老妇人颈间挂着一条项链,吊坠正是那个熟悉的双环星纹图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